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09:34:5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1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教研字〔2008〕4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大企业:

为加快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广泛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创新计划区域合作的意见》(教研司〔2006〕10号)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鲁学位〔2006〕5号印发),我们制定了《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实施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广泛吸收与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环境,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相结合,建设全面开放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的意见》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与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有关高等学校联合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研究生这一有生创新力量的作用,提升社会相关单位创新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条 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应高度重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积极适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对人才智力支撑的要求,主动加强与科研力量强、实验设备先进的社会各相关单位的密切联系与通力合作,创建多种形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实验中心,搭建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引领文化、服务社会的桥梁和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密切结合。

第四条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双方要制订合作建设的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签署合作建设协议,明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科领域、合作科研领域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和合作,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师资互聘,学分互认,产学研统筹,实现合作共赢。

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应把解决合作培养单位在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已任,努力为合作培养单位破解技术难题,积极为合作培养单位的职工进修、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优先聘任合作培养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一定学术水平或技术专长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导师,并纳入本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

合作培养单位应把联合培养研究生纳入本单位的人才建设与科研攻关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研究生、施教导师的学习、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生产实习及生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助和服务,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五条 省设立由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研究决定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加强研究生联合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与措施,审核确定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表彰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第六条 申报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需提交以下材料一式3份:

(一)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申请书;

(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书。

第七条 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由有关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与基地所依托的合作培养单位联合申报,全省每年于十月底之前评审确定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并为基地授牌。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进口教学及科研设备、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享受有关教学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八条 省领导小组每3年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组织一次检查评估,对在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联合培养基地及有关集体与个人予以表彰,对于建设效果不好,没有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尤其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的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做出限期整改和撤消资格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1990年11月22日,国务院

规定
国务院决定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八条修改为:
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应当补办采矿登记手续。矿山企业在补办登记手续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核定或者划定其矿区范围: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开办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其授权单位主管的矿山企业,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意见书,送矿山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意见;矿区范围意见书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其他矿山企业,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提出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意见书,按照矿区范围涉及的行政区划报所在地方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签署意见。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自收到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报送的矿区范围意见书之日起,应当于三十日内签署意见,对矿区范围发生争议的,应当于三十日内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逾期不签署意见又不上报的,视作同意该意见书,并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予以认可。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矿区范围的争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之间对矿区范围的争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不涉及土地、森林、草原等权属问题。上述权属问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在有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和其他所有制采矿者共同采矿的地区,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矿区范围核定或者划定之前,不得先行划定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开采范围;同是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应当首先核定或者划定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的矿区范围。
二、第十一条修改为:
在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时,对其他进入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的矿区范围内采矿,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一)不具备办矿的资格、条件的;
(二)未经该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的;
(三)影响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正常生产和建设发展的;
(四)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矿产资源法》公布之后擅自进入的。
对应当关闭或者搬迁的矿山,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先于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建设开办的,由该全民所有制矿山建设单位参照其投资、固定资产净值、收益(按照其上缴所得税额计算的前三年平均利润补偿一至二年;开办不足两年的,酌情核减。)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群众生活,也可以统筹安排,实行联合经营;有条件的,也可以划出矿区范围内的边缘零星资源,安排易地开采。
(二)《矿产资源法》公布之前进入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开采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批准其进入的有关部门与该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共同协商,妥善安置。
(三)《矿产资源法》公布之后,擅自进入在人民政权机关接收时或者国家批准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或者改建、扩建的设计中已规定的及已经核定或者划定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开采的,一律无条件关闭,不予补偿。
三、第十二条修改为:
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在补办采矿登记手续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核定或者划定的矿区范围意见书;
(二)以坐标标定的含崩落区的矿区范围图;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资料。
四、第十六条修改为:
申请在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或者申请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登记管理机关凭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
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由国务院具体规定、并明令公布。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原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原文:
第八条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应当补办采矿登记手续。矿山企业在补办登记手续前,由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地方人民政府核定或者划定其矿区范围。
第十一条在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公布之前已在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单位,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影响矿山企业正常生产和安全的,应当关闭或者搬迁,由当地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二)经协商可以采矿的,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在矿山企业的统筹安排下,实行联合经营,或者开采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的边缘零星矿产,并划定开采界限。
第十二条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在补办采矿登记手续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地方人民政府签署的核定或者划定后的矿区范围意见书;
(二)以坐标标定的含崩落区的矿区范围图;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申请在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或者申请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旅游工作200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分解表》的通知

安徽省中共马鞍山市委办公室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旅游工作200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分解表》的通知

(党办[2007]51号)《2007年第24号》

当涂县、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协调能力,确保完成2007年旅游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将《马鞍山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旅游工作200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马鞍山市委办公室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2月13日



马鞍山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推动我市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考核对象
(一)当涂县政府、各区政府;
(二)承担市政府下达旅游目标的部门和单位。
第二条 考核时间及方法
实行千分制分值考评,总分共计1000分。分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两部分。其中共性任务部分计600分,个性任务部分计400分。根据指标体系考核内容分档计分,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及优秀旅游工作者的依据,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或表彰。
第三条 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附后)。
第四条 考核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第五条 考核程序
实行日常督促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年度考核执行百分制权数累计办法,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自查。县区政府,各部门、单位按照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自查打分,并于次年1月15日以前将自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市旅游局(自查打分情况须提供相关的证据);
(二)复查。在次年1月中下旬,市旅游局对照县区政府,各部门、单位自查报告,结合日常检查情况,经复核后,进行综合考评,测算出目标考核得分;
(三)审定。市旅游局将考核情况汇总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六条 考核奖惩
(一)依据考核得分,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合格”以上等次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年度、阶段考核为“不合格”的责任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根据情况,给予责任人适当处理;
(三)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的部门、单位,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七条 各责任单位可自行制定对本地区、本系统考核奖惩办法。
第八条 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并报市政务督查和目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纳入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安徽省旅游工作200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分解表
http://www.mas.gov.cn/PORTALIPS/Library/PUBLIC//115a1290-c364-4284-bdba-a1727f27e537.doc